有时候电影是这样,投资,制作,宣传,导演,演员阵容,都是奔着世界级大片去的,可是这种事很难料,制作出来的东西是否真的精良,观众买不买帐,最后都要市场说的算,要市场来考验。本来想特火的,可是不想没火起来,于是就成了不温不火。
这里很有意味,也就是不温不火四个字究竟要表达什么?可能一时有些犹豫。但也许这样理解是对的。本来想火一把,结果没火成,就变成了不温不火。这与心理预期有关,但当不温不火成为既定事实时,那不温不火究竟是什么东西,给人感觉又是什么,就无法回避了,摆到了你的面前。就如那部世界级大片一样,人们难免对它有太多的想法。
观众为什么不买帐?如此看来,不温不火,不能停于表面,所谓的不温不火,其实指的不是它的表象,而是它的实质。实质是什么?实质是这部电影不好看。
然而,人们很容易忽略,或者故意忽略,造成这部电影真正不温不火的原因是什么?大投资,大制作,大阵容,大宣传,大导演。一个大字,也许给我们以启示。问题也许就出在这个大字上,在如此大的基础上,造出来一个次品,其究竟会是什么东西,可想而知。只求大,而不求品质,或者在心理上反对品质,以为大就可以目空一切,掌握一切,于就成了不温不火。
电影制作者可能不会想到最后拐弯抹角造出了这么一个东西,造成这样一种效果,观从也不会想到。制作者为了挽回影响,于是会不停地解释,宣传,把一部本来没什么内容的电影,分析得深刻又深刻,艺术又艺术,深奥又深奥,从而忽悠观众。观众不懂深奥,深刻,艺术,所以只能被老老实实的忽悠。
于是我们就可以看出,不温不火这种东西是有害的。它是这样一个过程。一开始它想用大来好好的火一把,可是没有考虑观众的感受,最后成了不温不火。而在成为了不温不火之后,为了某种心理,又千方百计的忽悠观众,非让别人承认它真的火了。
这里有一个有趣的反证,也就是,如果一部电影,天天有人为它叫好,那它肯定是不温不火了。
在现实生活,不只是电影,有很多领域都会出现不温不火的现象。最为典型的,就是当香港电影业不再昔日辉煌时,此时有某男用某种不正当手段,想让自已火上一把,可能为了实现自我心理满足吧,不想没人买帐,最后成了不温不火,只好自已灰溜溜的结帐。
现如今,不温不火的名人也很多,形成原因,大抵与上面论述相同。
也许这是个大时代吧,弄出个大手笔,并不困难,所以,不温不火也就层出不穷了。不温不火,做为一种独特的社会现象,似乎也没有什么值得深入研究的。只是有时人们期望得过高了,而当初,夸下的海口,的确很大很大,比唱的都好听,却不想,到头来人们被狠狠地涮了一把。这时走出电影院的观众,会猛然醒悟,并才闻到一种怪怪的味道,也就是不温不火的味道。想火火不了,不火吧,还有点火。上不去,下不来,卡在中间了。谁看都别扭。